科技日報兩會特刊 | “數字身份證”助制造業智能轉型
近日,科技日報兩會特刊“科技支撐強國夢”關注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新亮點,與北京泰爾英??萍加邢薰狙邪l中心首席專家張發振訪談交流,張發振就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在我國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中的支撐作用做詳細闡述。文章刊發后,獲得人民網、光明網、中國經濟網、環球網等眾多媒體關注轉發,以下為報道全文。
位于北京亦莊的小米智能工廠,除了指示燈發出幽幽綠光,生產車間一片漆黑,空無一人,但所有設備照常運轉。
近年來,隨著工業互聯網在制造業中廣泛應用,我國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中國制造正向著中國“智造”大步邁進。
傳統的制造業工廠要升級為智能工廠,實現智能化乃至無人化生產,首先要做的便是對傳統生產流程進行數字化改造,賦予其新的“數字生命”,背后離不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的支撐。
在不久前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時任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趙志國表示,2022年,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全面建成,東西南北中五大國家頂級節點和兩個災備節點全部上線,二級節點實現了31個?。▍^、市)全覆蓋。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包括標識與解析兩部分。標識可以理解為“身份證”,利用條形碼、二維碼、無線射頻識別標簽等方式,將標識打在設備、物料、產品上后,它們便擁有了“數字身份”。這個標識會一直伴隨其上,直到物品不再使用。解析則是利用分布式標準化計算體系讀取標識背后數據信息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管理者可以掌握每一件物品在整個生產流程中產生的數據,如制造者是誰、用了哪些材料、工藝等。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呈樹狀結構,最底層為企業節點,其上是各地區的二級節點,最頂層則是國家頂級節點,各級節點環環相扣、層層相連,最終通過國家頂級節點與全球網絡互聯。
過去五年,從國家頂級節點到企業節點,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取得了全面發展。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字基建業務平臺,北京泰爾英??萍加邢薰狙邪l中心首席專家張發振感觸頗深?!?018年,國家頂級節點(武漢)率先建成上線。同年年底,我們便交付完成了國內首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廣東佛山),并且發布了二級節點解決方案IDPointer?!睆埌l振表示,過去五年是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飛速發展的五年,伴隨其發展,泰爾英福也成長為產業生態的重要技術供應商。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3月1日,全國累計接入國家頂級節點的二級節點達278個,累計服務企業超24萬家,覆蓋31個省份和40個重點行業,探索出了18大標識應用場景。國家頂級節點日解析量達1.6億次,主動標識載體累計已部署2125萬枚。張發振認為,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已初具規模,正由試點應用向規模推廣持續邁進,發展水平走在國際前列。
展望未來,張發振表示,作為數據互聯互通的數字底座,標識解析體系將在數字經濟、綠色低碳、數據要素等領域中發揮重要作用。通過在行業、區域深度融合應用,標識解析體系將不斷積累海量工業數據,不斷涌現創新應用,形成應用和數據飛輪效應,最終形成數字身份網絡、數據要素網絡、數字服務網絡,支撐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張發振認為,未來應在分布式標識與互操作、融合節點、數據要素、分布式應用等領域展開技術研究和體系架構設計,同時與物聯網、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等技術融合發展,同時構建開放開源生態,促進標識解析體系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