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全鏈條優化升級
2022年上半年,北京某大型知名連鎖A超市發現,多家超市在門頭招牌、收銀結算小票、手機支付憑證、手機定位中使用含有“A超市”字樣的標識,涉嫌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隨后分批向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提起多件訴訟。然而不久后,該公司卻將大部分案件撤訴。原來,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協會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介入,促成雙方達成和解,將13件商標侵權糾紛化解在開庭前,為雙方當事人節約了資金和時間成本。
這是北京市知識產權糾紛多元調解工作的一個縮影。2022年,北京市知識產權局指導管理的調解組織共受理糾紛1.2565萬件,調解結案4719件,調解成功2828件,調解成功率達60%?!爸ν七M知識產權糾紛多元調解工作,我們嚴格對標《關于加強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工作的意見》,完善頂層設計,加強統籌協調,深化訴源治理,強化隊伍建設,擴大宣傳覆蓋面,知識產權糾紛多元調解各項工作取得突出成效?!北本┦兄R產權保護中心負責人介紹,特別是在2022年,北京市知識產權局會同市司法局等11部門聯合印發《北京市關于加強知識產權糾紛多元調解工作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完善首都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充分發揮調解在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助力“兩區”建設和優化營商環境中的重要作用。
健全調解體系
依法、及時、有效化解知識產權領域矛盾糾紛是糾紛調解工作的應有之義。在此方面,北京市早有探索。2015年,北京市知識產權局聯合市司法局等部門初步構建了知識產權部門負責、社會組織為主體、司法行政部門指導、司法部門確認保障的多部門聯動發力的知識產權糾紛多元調解工作機制,取得積極成效。 2022年8月,《北京市關于加強知識產權糾紛多元調解工作的實施意見》印發,要求到2025年,基本實現調解在北京市知識產權糾紛易發多發的重點區域和行業領域全覆蓋,打造形成組織健全、制度完善、規范高效的新時代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工作體系,努力建成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司法調解有機銜接、優勢互補、協調聯動的多元調解工作格局,切實提升首都知識產權保護水平。 在此基礎上,依托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成立市級知識產權糾紛調解中心,并逐步構建調解中心統籌推進,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工作室廣泛參與,優勢互補的立體化調解工作網絡。調解中心推動在北京藍景麗家大鐘寺家居廣場、北京紅橋市場、當代商城3家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規范化市場設立調解工作室,開展市場內矛盾糾紛排查、普法宣傳等服務;積極指導中小企業協會、北京知識產權保護協會及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籌備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讓多元調解惠及更多重點行業領域。 目前,立體化調解工作網絡在電子信息、軟件、醫療等十大高精尖產業領域建立16家行業性專業性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在“兩區”重點園區(組團)、高新技術產業園、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規范化市場建立12家人民調解工作室,形成“排查+預防+調解+宣傳”的知識產權糾紛治理模式,推動矛盾糾紛源頭預防、末端化解。
賦能訴源治理
建立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解紛渠道,賦能訴源治理,2022年,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繼續加強與北京市各級人民法院的協調聯動,積極探索訴源治理新模式。 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指導中國專利保護協會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等13家調解組織進駐“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發揮“總對總”在線調解平臺集約化、高效化、規范化優勢,開展全流程在線調解、在線司法確認等訴調對接工作,全面提升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指導首都知識產權服務業協會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等4家調解組織,對接北京互聯網法院“非訴調解平臺”,將未在法院立案的糾紛導入調解程序。2022年3月以來,共調解500余件非訴案件,努力實現“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將矛盾糾紛合理分流,進一步推進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同時,還積極參與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商標行政案件繁簡分流試點工作,指導中華商標協會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成功調解45件商標行政糾紛案件。 一支專業化知識產權糾紛調解隊伍的建成,為調解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2022年,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組織了四期專題培訓,累計350余名調解員參加,從理論與實務角度提升調解能力和水平。中心協助北京市司法局開展北京市首批人民調解員等級評定工作,在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員中評定出四級調解員8名、三級調解員19名、二級調解員3名、一級調解員4名。此外,中心還開展2022年度北京市知識產權糾紛十大“調解之星”評選工作,通過發掘日常調解工作中的“閃光點”,增強調解員榮譽感、使命感。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積極調動各方力量,不斷完善首都知識產權糾紛多元調解工作體系和工作機制,依法、及時、有效化解知識產權領域矛盾糾紛,助力首都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北本┦兄R產權保護中心負責人表示。 (楊柳)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